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毕华章西安报道
近期各地陆续推进的医疗反腐大潮中,陕西的动作颇为给力。陕西省纪委监委公布,全省已处理937人,退还红包3470个,已整改诸多问题,部分问题正在整改之中。
在开展医疗反腐、整治行业歪风的大潮下,陕西医疗领域的消费与支出情况,也受到各界关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尤其是,陕西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核心指标处于全国中游之际,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例排名全国前三,出人意料。
处理937人,退还红包3470个
公开信息显示,李向前成为近期陕西医疗反腐首位落马的医院院长。
8月12日,西安市纪委监委官网披露,西安市胸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向前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经西安市纪委监委指定管辖,目前正接受西安市蓝田县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西安市胸科医院始建于1953年,历经70年发展,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该医院现有员工1108人,29个医疗科室,15个医技科室,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和中国防痨协会医学转化创新基地、西安市呼吸疾病研究所、西安市结核病质量控制中心。
这座在西安当地有着较高专业度与知名度的医院,院长落马出乎许多人意料。
不过,这仅是冰山一角。
李向前落马的前一天,陕西省层面披露了医疗反腐的一系列重磅信息。陕西本轮医疗反腐,以其动作之快、力度之大,一时间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陕西省纪委监委公布的医疗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情况中提到,今年以来,通过主动归还、冲抵住院费等形式,全省累计退还患者及家属“红包”3470个。
截至8月上旬,陕西全省各级共收到专项整治问题线索2521件,办结2371件,处理人员937人;47件问题线索移交至纪检监察机关。
通过持续推进医疗机构及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行动,陕西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全面建立行风建设工作体系,不断完善院内管理制度、提升行风管理软硬件水平,构建形成打击“红包”、回扣等行风问题的长效机制。
陕西省纪委监委公布,经过持续发力,陕西全省医务人员对《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的知晓度、熟悉度、执行度不断增加。全省医疗卫生行业作风明显改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水平显著提升,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14家三级公立医院临床用药不达标
陕西医疗反腐在临床用药方面也着力颇多。
陕西省纪委监委公布,在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的基础上,陕西将41种临床使用金额异常偏高或临床使用不合理问题较多、对用药合理性影响较大的药品,纳入全省合理用药重点监控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陕西将在各地自查自纠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对不达标的14家三级公立医院、18家二级公立医院开展省级督查,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药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三级医院是向所在地区和周边辐射区域提供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以及执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医院,规模及业务都处于业内靠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截止2022年底,陕西共有医院1280座,其中三级医院81座,占比仅约6%,三级医院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饶是如此,依然有14家三级公立医院临床用药不达标。如果考虑到抛除十余家三级民营医院,这14家不达标三级公立医院占比将更高,足见规范整顿的必要性。
陕西此次进一步细化173种抗菌药物品种(通用名)分级管理要求,严格目录外抗菌药物临时采购管理,并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纳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等指标体系。
行医方面,陕西梳理卫生健康领域行政备案事项25项,纳入省政务服务事项平台统一网上办理;组织各市县对万家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截至目前,陕西累计查办案件574件,查处无证行医案件81件。并且印发《全省医疗卫生行业市场秩序专项整顿行动方案》,将利用3个月集中整治“医托”及“乱收费、过度诊疗”等问题。
陕西省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围绕整治重点内容,自下而上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建立自查自纠台账,明确整改措施、时限要求和责任人。
数据显示,陕西累计组织32476家行业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自查自纠,医院排查临床科室和职能科室23331个,自查发现问题7994个,已整改问题7390个,其余问题加快整改中。
基层医疗机构医药费用快速增长
与医院互为补充的是,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中,基层医疗机构数量庞大,陕西亦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陕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2978个,与上年相比减少 207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719个,乡镇卫生院1516个,诊所和医务室、村卫生室共约3万个。
“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分级诊疗模式推进背景下,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着重要使命。
它们不仅有助于逐步分流大医院压力,促进社会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而且因其社区属性,与居民距离更近,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第一时间对居民提供应急医疗救助。
然而,目前基础医疗卫生机构却承受着医药费用的快速上涨。
去年,陕西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方面,次均门诊费用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次均住院费用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
乡镇卫生院方面,次均门诊费用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次均住院费用1816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日均住院费用254元。
相比之下,医院的医药费用增速远不及基层医疗机构。
数据显示,去年,陕西医院次均门诊费用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次均住院费用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出院者平均每日出院费用元
在此背景下,如何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费用较快上涨的现状,让居民享有更为优惠且优质的医疗服务,有待多方努力。
医疗保健消费占比高居全国前三
在开展医疗反腐、整治行业歪风的大潮下,陕西医疗领域的消费与支出情况,也受到各界关注。
医疗保健消费是居民必不可少的一项支出,它是居民用于医疗和保健的药品、医疗器械和服务的费用。包括医药卫生保健用品、医疗保健服务费和医疗卫生设备、用品加工修理费等。
手有余粮,心中不慌。这些医疗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有着直接关系。
人均可支配收入则是备受关注的一大指标,它与居民的生活水平成正比,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生活水平、幸福感则越高。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陕西为万元,全国排名第19位。位居顶端的是北上广苏浙津等东部发达省市,尤其是上海和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万元,遥遥领先其他省份。
实际上,不仅去年,过去将近五年时间里,这份指标的排行榜上,陕西所处位次都没有太大变化。
从全国各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只有排名前9的省份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包括陕西在内的多数省份,显然不在此列。
值得一提的是,居民的各类消费支出历经变迁,由注重衣食住行,到对教育文化、医疗保健等领域比重上升,消费结构更趋合理。
然而,陕西的医疗保健消费占消费性支出的比例有些耐人寻味。
以能够查阅到的医疗权威统计数据来看,各省最新数据是2020年。当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医疗保健消费占消费性支出的比例为%。
2020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下同),医疗保健消费占消费性支出比例最高的是山西,占比%;黑龙江次之,占比%;陕西居于第三,占比%。吉林紧随其后,占比%;辽宁与青海并列排名第五,占比%。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例,排名第一的是辽宁,占比%;吉林、黑龙江排名第二、四位,占比分别为%、%。陕西排名第三,占比%。
另一层视角下的医疗消费支出
衡量陕西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情况,可以放在更宽的视野下。
同样以2020年为例,对比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人均GDP排名,可以有更多思考。
当年,陕西GDP约万亿,排名第14位,人均万元,排名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第12位。
山西万亿,排名第21位,较陕西差8600亿;人均万元,排名全国倒数第5位。
黑龙江排名第25位,GDP约万亿,大约是陕西的一半多点,差万亿;人均万元,排名全国倒数第2位。
吉林排名第26位,GDP约万亿,不到陕西一半,差万亿。人均万元,排名全国倒数第4位。
以GDP视角而言,上述几个省份的位次,与其在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在消费性支出中的比例,多少有些不匹。
出现如此反差,一种可能的情况是,上述四省居民享有的医疗水平及消费,已经超越了北上广。
另一个可能则是,上述四省居民在医疗保健消费方面的费用,较其地区经济发展及收入水平明显偏高。
在此情形下,就陕西而言,人均医疗保健消费占消费性支出的比例,不仅远超中西部其他省区,甚至超越东部发达省份,出乎意料。
不容忽视的是,近年来,医疗保健消费的内容,已经从医疗服务延伸至健康体检、康养度假、健康运动以及健康保健品,居民的医疗保健消费意识已经越来越强,也更为多元化。
但是,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依然不甚发达的省份,医疗保健消费这类“硬性支出”所占比例的突出,对居民的生活成本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而在导致居民医疗支出提升以及看病贵的原因之中,不乏医疗产业链相关环节的腐败因素。
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方面,陕西也在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降药价为突破口,同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薪酬、医保支付等综合改革,完善服务体系和体制机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除此之外,开展医疗反腐,更是一项有力举措。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