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年来,电影产业中不断出现新理论、新技术,影视产业与智能化时代之间建立科学发展桥梁对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21年苏州第四届全球智博会中展示的智能仿生电影《转生》的预告片就是技术创新的新型电影模式。据悉,智能仿生电影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和仿生学理论的全新电影模式,是“智能交互”和“仿生体验”的电影化应用。电影制作方式是通过构建智能交互环境,模拟生物的行为、思维和感知过程,来创造出更加逼真、智能化的电影角色、场景和情节反馈。智能仿生电影的关键技术包括: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字传感、生物学、心理学、计算机图形图像学、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其作品形式是以计算机程序为载体,主要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环境下实现,通过影片的虚拟环境与观众的真实环境协同演绎,可以达到更加真实、自由、沉浸的观影体验,提高用户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智能仿生电影符合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同时又具备扩增的艺术特点。“感观蒙太奇”,结合蒙太奇思维,其作品可实现包括但不限于视听层面的所有感观组接,将嗅、味、触这三觉也参与到叙事与表现的剧作结构中来,以此实现作者意识的多途径传达。“虚实空间的联合”,打破了虚拟与现实的时空壁垒,把影视作品的演绎拓展到现实世界中去,让心理真实与生理真实共存。“高仿真认知体验”,结合长镜头创作理念,从传统的视听体验升级到耳眼鼻舌身意的全感观体验,还原更真实的现实世界本貌。“智能观影方式”,智能化系统及人工智能角色让电影变的“有生命”,可实现针对观众个性化的内容匹配。“高自由度的探索”,观众自主掌控观看的视角和位置,提升电影多义性的表达空间。智能仿生电影产品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智能摄制、智能开发、仿生体验、智能消费。“智能摄制”是指利用智能化工具提高任务效率、节约制片成本等的一系列工作,包括策划、拍摄、制作等内容。“智能开发”是指按照策划方案的要求,进行智能化影视功能的技术实现工作,目的是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储存、管理、分析、判断、指令平台。“仿生体验”是指让影片的软硬件系统协同运作达到再现感官认知的目的,实现观众观影的高自由度、高仿真体验。“智能消费”是指依据影片在放映过程中采集的观众数据,获取观众的生理特征、行为习惯、个人喜好等信息,并经过分析归纳制定符合观众消费心理的产品方案,继而与各商业领域的市场渠道建立联系,实现跨领域的经济效益增值。
据悉,2019年北京电影学院工程研究中心郑子龙首次提出智能仿生电影这一新型电影模式的理论。智能仿生电影包含“智能交互”和“仿生体验”两个主要概念,“智能交互”是指借助数字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协作,根据观众的主被动行为、表情动作或语气体征来揣测观众的心理意图,也包括对观众所处真实环境的结构、光线、温度、海拔等信息的检测和分析,然后进行影视内容个性化交互的功能。“仿生体验”是指借助无线通信技术和数字输出设备搭建“模拟感知环境”,用来实现以视觉为主,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为辅的全感观体验功能。“智能仿生影视系统”是以计算机程序形式存在的影视、动画作品,具备采集、分析、判断、回馈的智能交互功能和全感官体验功能,其核心理念是以智能交互实现仿生体验的影视产业革新。智能仿生电影以计算机程序为媒介,通过网络传播,支持多平台播放,应用场景主要分为四类:个人移动终端、家用播放平台、集体式影院、综合性场馆。个人移动终端作为智能仿生影视作品的一对一播放载体(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家用播放平台作为智能仿生影视作品的一对五播放载体(包含机顶盒、无线辅助设备等)。集体式影院是智能仿生影视作品的一对N播放载体(包含放映系统、信息交互系统、控制软件系统等设施设备)。综合性场馆是智能仿生电影在博物馆、主题展馆、科学文化场馆等中的结合场景,其应用具有定制化、主题化、个性化等特点。智能仿生电影独特的表现能力为影视创作提供了更优的手段,大大拓展了原有的发挥空间,为更多的影视内容创新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