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郜阳)今天,“天空剧场”迎来日食好戏,主角还很特殊——日全环食。同一次日食,如果一部分地区可见日全食,另一部分地区可见日环食,则称日全环食,又称“混合食”“复合食”,较为罕见。
据统计,本世纪会有224次日食,其中只有7次“混合食”,仅占3.1%。不过,申城市民是没有眼福了,我国只有海南、广东、福建、台湾等极少数地区可见食分极小的日偏食。
【资料图】
资料图:日食 来源/东方IC
我国极少数地区可见“混合食”
日食如何发生,相信大家已不陌生。当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并在一条直线上时,对地球上的部分地区来说,月球位于太阳正前方,来自太阳的部分或全部光线被遮挡住,因此看起来好像是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
日全食、日环食和日偏食是公众所熟知的三种类型。日食之所以有这么多类型,则是由于地球处于月球阴影的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当我们处于月球的本影中,我们观测到的是全食;而处于半影中时,我们看到的则是偏食,我国史书称之“日有食之,不尽如勾”;最奇特的是当地球表面处于“月球伪本影区”,我们将会看到环食,即一环绕在月球阴影周围的亮环。
此次日食的食带很窄,在食带内两端会发生日环食,在中间是日全食。日食带从印度洋南部开始,经过澳大利亚的埃克斯茅斯、东帝汶东南部,印度尼西亚的巴布亚省,在太平洋西部结束。
新华社 发(下同)
本次日食,不论是全食阶段还是环食阶段,食分都非常接近1(也就是月亮正好刚刚遮挡住太阳表面,大小相差无几)。不过比较遗憾的是,我国只有极少数地区能看到被月亮“吃了”一个小边的日偏食,这些地区仅限于极东南的陆地和岛屿,包括浙江、福建、广东的沿海地区,海南、香港、澳门、台湾、东海和南海等极少数地区。
“混合食”怎么来的?
日食是日、月、地三者的巧妙“配合”。为何同一个太阳,日食却出现“地域差异”?其实,月球形成的本影其实是一个圆锥体的结构,就像尾巴拖在身后。
当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恰到好处,其圆锥形阴影(本影)的顶点在日食路径的起点和终点,略高于地球表面,导致月球的“伪本影”笼罩在地球表面,于是导致日环食。
在日食路径的最中间,月球本影的顶点则能“撞击”地球表面。因为地球表面是有曲率的,中间部分相当于一段“隆起”,因此会更加接近月球,也就正好从“锥体的交汇点”“突入”了本影区内。所以,在本影内看到的是全食。
据了解,上一次的混合日食发生在2013年11月3日。在中非,包括肯尼亚北部和乌干达、刚果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可以看到日全食。
观测日食务必戴专用眼镜
日食不仅会带来观感上非常壮观的景象,而且也是天文学家观测太阳表面活动极其难得的机会。对日食的观测和研究丰富了人类的科学知识,也极大发展了天文学、几何学以及光学。
细心的天文爱好者发现,日食总发生在农历初一。这是因为在农历初一,月球会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也只有在这样的日子,地、月、日才有可能呈一条直线排列,使月球挡住太阳,形成日食。
要说明的是,并非每个农历初一都有日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黄道”与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白道”存在一个5度左右的小夹角——换言之,农历初一当天,月球可能运行在黄道的上方或下方,此时月球的影子不能投射到地球上,便不会发生日食。
据介绍,就整个地球范围看,一年中至少会发生两次日食,最多可能发生五次日食。
天文科普专家提醒,观看日食时,千万不要用肉眼直接观测,也不能使用日常的太阳镜或墨镜,这都是极度危险的行为!一定要戴上专门观测太阳的遮光眼镜,也不宜长时间盯着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