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阿姨的行程满满当当——每周二学书法、周三歌唱、周四诗朗诵……“想要见见老妈,都得提前‘预约’,比我还忙!”她的儿子明亮打趣地说。不过,“跑行程”的张阿姨可没有“跑”出小区。“家门口”参加多彩文化活动,已经成为滨江区浦沿街道彩虹社区居民共享的惠民服务。就连张阿姨的儿子都说:“看着母亲有着属于自己的多彩生活,留在滨江打拼,更安心了!”
【资料图】
以文惠民、以文留人。近年来,彩虹社区不断拓展文化阵地,丰富文化活动,已经成为“国际滨”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的实践样本。
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
成为“熟人社会”纽带
早上9点半,记者走进彩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块写着“我在彩虹很想你”的路标映入眼帘,2000多平方米的活动空间分外热闹——悠扬的葫芦丝演奏、动感的柔力球操、细腻唯美的越剧选段、安静的书法教学……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勾勒出一幅幸福喜悦的生活画卷。
彩虹社区成立于2010年,是滨江区第一个以单一小区——彩虹城小区成立的城市社区,社区有3262户,超1万名居民,新滨江人占比较高,随着人才成家立业,人才的父母也多迁入小区生活。天南海北的居民“融”在一起,文化活动就成为了联系彼此的纽带。
着墨、提笔,在白纸上落下一笔一划……张颖阿姨正聚精会神地练习行书。三年前,她从零开始跟着书法班老师学习,前不久,社区征集清廉文化书法作品,张阿姨已经能拿出像样的作品了。
张阿姨来自山东淄博,2008年举家搬到滨江。她的儿子明亮说,一开始,最担心的就是父母“水土不服”,没有自己的朋友圈。“最早,我都是介绍自己朋友的父母跟爸妈认识,后来老妈帮忙带孩子,渐渐有了‘奶奶圈’。”明亮说,“随着文化活动越来越多,现在,她不仅是小区里的‘熟人’,还带领朗诵社团经常进行交流演出。”
从参加文化活动,到自发成立文化社团,自愿加入社团建设的文化“大咖”和居民志愿者越来越多,目前,彩虹社区共孵化了22支文化社团,除了合唱、京剧、越剧、舞蹈外,还有“辣妈”课堂、心缘沙龙、成长俱乐部等,满足全年龄段居民的文化生活需求。
“彩虹里·125”党群空间
打造“十五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文化社团的“扩编”背后,是文化空间的不断“扩容”。
“把线从上面绕过去,下面要拉住才会平整……”在党群服务中心名为“彩虹温馨园”的空间里,吴彩媛阿姨戴着老花镜,正在教居民编织,在她的身后,挂烫机、缝纫机和作品展示柜一应俱全。
“隔壁”姜云春大伯的摄影工作室,也是一个微型摄影棚,各种颜色的幕布、小小的摄影棚,格调上也不输“海马体”。此外,在这个20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还设有排球场、篮球场、舞蹈教室等功能性场地和教室,满足社团开展活动的需求。
“在我的印象里,这块地方以前是商户经营的跆拳道馆,后来社区为我们改造成了文化活动空间。”吴阿姨介绍,去年,趁着未来社区的创建,小区里为居民服务的空间再次扩容,就在前不久,“彩虹里·125”党群空间矩阵正式形成,这也意味着“彩虹里·125”现代社区正式启程,涵盖“全生命周期服务”的生活功能配套及场景也将为居民带来更美好的体验。
为啥叫做“彩虹里·125”?社区党委书记黄莹介绍,从南门进入到小区内的彩虹桥,南北距离约有500米,所以,小区也被称为“一里彩虹”。
“1”即一径:指“彩虹里”步行街,“2”即两带:指商业服务带和邻里幸福带,“5”即五场景:包括商业服务坊、彩虹会客厅、便民“一滨办”、党群驿站和党群服务中心。比如,彩虹会客厅,就是由商铺改建成集咖啡、轻阅读、居民议事厅为一体的文化服务空间。现在,手工制作活动、居民摄影展出、读书分享会和亲子DIY活动轮番举行,也让居民的文化生活品质越来越高。在步行街两侧还设置了党群服务驿站,触手可及的硅谷书房、书角等书香场所,也在不断营造全民阅读的好氛围。
启动彩虹共创金
多方力量促文化共融
“彩虹城小区不算新了,我也跟父母商量过,要不要换个更新的品质楼盘。”明亮说,“但他们都不肯搬家,我们也就重新装修了一下。他们说,啥是品质生活?周围都是熟人,邻里其乐融融就是品质生活!”张颖阿姨说,疫情期间,社区召集志愿者,社团里玩得好的姐妹都一块报名;垃圾分类做得好,也是因为大家都是熟人,好说好商量。
以文化人,以文促融,从组织活动,到奉献公益力量。多年来,社区里陆续创建了“董小红义务理发室”“寿医生健康咨询室”“姜大伯摄影工作室”“夕阳红义务缝补室”等10个志愿服务社团,凝聚人心,潜移默化提高了居民素养,营造和谐家园。
现在,全民共建共享的氛围更浓。前不久,彩虹共创金正式启动,开放商拿出部分收益导入社区资金池,未来这笔共创金将以惠民为导向,帮助社区在开展文化活动、整合各方资源力量中更好发挥作用,进一步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服务治理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