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世界地球日”当天,由成都日报、崇州市教育局主办,崇州市崇平小学、大划小学承办,成都市水务局、崇州市水务局协办的成都日报“苗地”小记者活动在崇州桤木河湿地公园进行,32位小记者走进“水美乡村”,开启一段自然探索之旅。
生态知识科普体验、自然中的“绘画课”、写作课堂……这场以研促学、学游融合的自然探索之旅,是拥有40年历史的品牌栏目“苗地”从线上走向线下、打造“苗地课堂”的一次全新尝试。在这个特别的课堂里,同学们不仅可以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更能够在游玩中收获知识,拓宽视野,锻炼能力,学会用笔画下所见、写下所感和所闻。
科普活动大开眼界
(资料图)
揭开“水美乡村”生态奥秘
雨水是怎么生成的?土壤为什么会流失?受污染的河水如何净化?……走进桤木河湿地公园科普馆里,沉浸式的试听互动体验让小记者们惊喜连连,通过投影技术,房间的墙壁上逐渐显现出了雨滴、绿地和植物等图案,在科普讲解员的带领下,一系列谜题慢慢揭开面纱。
“我看到了好多树,还有好多花!”“我看到了一条河,河上那座桥上还有人在走路呢!”戴上VR眼镜,小记者们化身桤木河湿地上空的一只布谷鸟,俯瞰着水美乡村的花草树木。走出室内,来到湿地公园内,大自然给了小记者们观察和探索的新视角。在土壤流失演示场地内,通过在三个不同植被密度的土壤上空模拟人工降雨,小记者们近距离了解到了土壤流失的形成和水土保持的重要性。观察过程中,不少小记者凑上前去,想要一探究竟,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专业知识变得趣味十足。
崇州桤木河湿地是“水美乡村”的重要站点,在这里,桤木河环绕绿地流淌,绿树掩映下,形成了一片独具特色的湿地景观。行走在水边,不少小记者都发出了疑问:桤木河湿地是怎么保持水质优良的呢?在湿地旁的一个“大家伙”前,科普讲解员为小记者们详细解释了桤木河湿地水质优良的秘诀:原来,通过这个专业的仪器,可以检测水中的影响水质健康的一些物质。知道了是哪些物质在影响水质健康,也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让桤木河湿地的水质一直保持清澈优良。
一场春雨过后,月季花开得更加娇艳。在桤木河湿地的月季花走廊中,鲜花不仅可以用作观赏,更是水土保持的“利器”。穿梭在月季花丛中,小记者们实地探访了植物对水土保持的作用。此外,道路一旁的实物讲解装置也让小记者们大开眼界,原来生活中常见的鹅卵石竟也能变成人们控制水土流失的工具!新奇伴随着惊喜,成为这趟自然探索之旅的主旋律。
艺术体验创新玩法
“画室”与“写作课堂”搬进大自然
在体验并了解水生态保护与水土治理相关科普知识后,“苗地”小记者便开始了一场身处大自然中绘画实操课,将他们的所见所感临摹于石头与木板之上。
转动的地球、湛蓝的天空、飘动的白云……这些属于大自然的产物经过小记者们的设计,结合自然风光与环境保护等题材,以石画与木板画的形式呈现,多样的颜色与线条勾勒出一幅幅精美的画作。“在我们大划小学的石画工作坊里,陈列着大小不一的画作,不仅有风景,还有人物肖像、动物等题材,而想要完成一个石画,则是需要多道工序。”参与此次活动的五年级小记者李秉宸说,从石头的选材到清洗打磨,从晾晒到打底设计,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同时还能收获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内涵,外化于他们的学习生活当中。
除了在大自然中绘画,一场生动的“苗地写作课”也在碧水蓝天的环绕下进行。
对于孩子们来说,写作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让他们“困惑”的是,“老师和爸爸妈妈为什么总是要让我写作文?”写作课上,成都日报的“老记者”和参加活动的“小记者”们一起讨论了这个话题。随后,“老记者”又结合平时的新闻采编经历,借用实用新闻写作的一些基本方法,就如何“攻克”小学生作文写作中最容易遇到的“流水账式作文”“白开水式作文”和“就事论事式作文”难题,和“小记者们”进行了生动有趣的交流和互动。
“这是一次难忘的旅程,踏着春天的脚步,我们看见了清澈的水流,体验了人工降雨的乐趣,也把它们画在了木板上,收获满满。”这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堂也很快便看到了效果。在课堂的尾声,小记者们临场发挥,迅速成文,通过口述将这趟自然探索之旅进行了生动描述。
以花草树木为“书籍”,将自然当成“课室”,“苗地”小记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自然所带来勃勃生机,学习到来自于课本外的丰富知识,让属于孩童时代那份无穷的好奇心得以释放,让回归自然、热爱自然的意识从小根植于他们的心中。
活动亮点
“孩子今天交到了新朋友,我很开心”。在成都日报“苗地”小记者自然探索之旅活动中,有两个特殊的身影,她们一直与小记者团队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但眼光却一刻也不停留地落在队伍里的两位孩子身上。
她们是两位特殊孩子的妈妈,两位孩子来自大邑县特殊教育学校,当她们得知成都日报开展小记者活动这一消息后,主动与我们取得联系,希望能带孩子参与此次活动。看着孩子饶有兴趣地参与活动,两位妈妈颇有感慨,因为孩子的智力发展有些迟缓,一直很少能够与同龄小朋友玩在一起。孩子除了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也鲜少有机会参加各种户外活动,希望借此机会,为孩子打开一扇窗,让他了解更多未知的世界。两位妈妈也分享了活动中的暖心一幕:在苗地“美术课”上,有两位学生主动与孩子们交谈,并手把手教他们画起了石头画,孩子们认真作画的样子,让她们印象非常深刻。
事实上,“苗地”活动一直致力于为学生搭建各类展示平台,这是一个开放、平等且注重对话交流的平台,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孩子加入我们,我们也期望能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小伙伴”,携手同行、相伴成长。
点位名片
崇州市桤木河湿地公园是“水美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占地总面积39.37公顷,由水土保持科普馆、气象观测站、听雨轩、花海梯田、水土保持林、一叶知秋等节点组成,是四川省首个以湿地公园为依托、科普教育为特色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怎么参与“苗地”?
即日起,我们正式发起成都日报“苗地”小会员招募计划,面向成都市中小学生开启“苗地”小会员报名通道,加入“苗地”小会员,将享有以下权益:
苗地专属“小课堂”的优先权。我们将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基,陆续推出各类小课堂。“苗地”写作课将聚集成都日报资深记者、享誉全国的知名作文辅导老师、成都市知名语文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全方位地为小会员讲解写作知识,提升写作能力;“苗地”素养课上,将集合成都市知名教育专家、名优校长、教师,为学生及家长提供有关学科素养、升学资讯、家庭教育等精彩纷呈的课程内容;我们还将为学生定制丰富多彩的专属课程及主题活动,定期组织各种大型社会实践主题活动,如大运会志愿活动、科学盲盒课、院士对话课、科技体验活动等,让孩子们走进科学,走进名企,让“世界成为学生的课堂”。
各类“行走课堂”的参与权。我们将陆续启动“科普探秘”“智慧城市”“生活美学”“文化寻源”等“行走课堂”,小会员将享有优先参与权。成都日报将为小会员搭建“展示舞台”,一线记者、高端人才、领军人物变身“成长导师”,开展自然科学、历史文化、国防科技、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的行走路线,让孩子们带着任务清单去开展探究性学习,并形成相应的研学报告,让他们真正学有所获。
享有“苗地”会员专属权益。除了以上活动的优先参与权,小会员将获得《苗地》栏目投稿的专属通道;获得成都日报“苗地”颁发的证书;获得“苗地”各类课堂的免费入场券;获得各种会员大礼包,包括印有“苗地”LOGO的T恤和棒球帽、笔记本、纪念笔等各种“苗地”专属文创产品等。
想要加入“苗地”,就赶紧按以下步骤进行吧。
①关注苗地微信公众号
②在后台留下“加入苗地小会员”的留言
③注明学生的学校、年级、姓名、兴趣爱好及家长电话。
还等什么,赶紧加入我们吧!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魏捷仪 陈煦阳 谢函颖 杨莎 实习记者 杨帆 摄影 魏捷仪 李冬 部分图片由崇州融媒体中心提供 视频 魏捷仪 陈煦阳 责任编辑 何齐铁